2022年10月28日,在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,习近平总书记仔细观摩青铜器、玉器、甲骨文等出土文物。他感慨地说,“殷墟我向往已久”。
“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,古为今用,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”。
“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,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。”
“要通过文物发掘、研究保护工作,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。”
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‘根’,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‘两个结合’。”
“中华文明源远流长,从未中断,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,这个民族还会伟大下去的。”
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说的这些话,是透过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漫长发展史的深刻洞见,更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不断夺取新胜利的豪迈宣言。
中国的文化历经数千年传承不断,汉字的使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,而在汉字文化的延续和演变中,印章所起的作用更是相当显著,不可小觑。世界上很多民族都使用印章,但也只有中国人将实用印章转化为篆刻艺术。
在篆刻艺术界,提起韩焕峰先生的大名,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,他是饮誉海内外的著名篆刻名家,他精湛的印艺与纯朴憨厚的品性赢得了各界人士的赞赏与敬仰,他痴迷篆刻艺术,把篆刻当成了一项生命特征艺术,将弘扬印学艺术作为民族担当大任。
他是打开沧州篆刻艺术之门的元老与功臣,让篆刻艺术成为沧州乃至全国的一种艺术气象,填补了沧州历史上篆刻艺术的空白,推动了沧州文化事业的发展,助推了中国北方篆刻艺术的发展与繁荣,铸就了中国篆刻艺术的成功与辉煌,同时,为中国的篆刻艺术走向世界做出了非凡的贡献。
韩焕峰先生在篆刻艺术的道路上,一步一个脚印,锲而不舍,兢兢业业,从沧州刻到全国,从国内刻到国外,从地上刻到太空,从“瓦斋”( 注:“瓦斋”为韩焕峰斋名之一)刻到央视,从“沧海”刻到“西泠”,从农民刻成国家干部,从小学四年级水平刻成研究员……一路走来,青丝变成了白发,年少变成了古稀,依然刀耕不辍,无怨无悔。他带领沧海印社,与全国各地及国外的艺术团体建立起了良好的交流关系,同时架起了一座海内外文化艺术交流的桥梁,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,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,让中华文明源远流长。
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,去年冬,由中宣部向西泠印社邀约创作一百方篆刻作品收藏,印文和边款内容均由中宣部提供。通过西泠印社社委会商定,韩焕峰先生被邀约成为创作者之一,他是河北省唯一一位被邀创作此印的篆刻家。创作者首先设计印稿,交中宣部审核批准后再进行创作。他创作的命题印文内容是:“伟大建党精神”;边款:“坚持真理,坚持理想,践行初心,担当使命。不怕牺牲,英勇斗争,对党忠诚,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”。印文采用三一二式排列,用汉满白而刻之。在中间“党”字上方特设计一党徽,用朱文寓意红心向党和共产党建立红色政权。印稿一次性被通过后,便创作了这方阴阳相间印,由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收藏。
韩焕峰先生
韩焕峰,字寒石,号瓦痴,别署瓦斋主人。1948年3月生,河北黄骅人,沧州博物馆研究馆员。西泠印社理事,中国楹联学会书艺委委员,中国书协会员,河北书协篆刻委名誉主任,沧州市文联名誉主席,沧州国学院第一副院长,沧海印社社长。
担任“百年西泠·中国印”大型篆刻海选活动,“金石弘源”大型国际篆刻选拔赛,第九、十届篆刻评展,首届“介堪 去疾杯”全国泰顺石篆刻大赛,“吴昌硕国际艺术奖”诗书画印大赛等复审评委。“东楼书院杯”《诗经》篇目全国书法篆刻大展评委会主任。
先后在国内外报刊发表作品数千方(幅),撰写新闻、隨笔、散文、学术文章约20余万字,收录专集数百部。篆刻作品先后六次在日本展出,在韩国参加“第二届国际篆刻艺术大展”,饮誉港澳台,新法巴加等国家和地区。
先后应邀到央视“鉴宝”栏目、“书画频道”栏目录制节目。应邀参加“大美之春”“榜样春晚”大型春晚节目录制。三次被邀访问新加坡并举办个人展和讲学,受到该国总统纳丹会见。应邀率团出访日本做文化艺术交流取得圆满成功。
书印作品被中南海、毛主席纪念堂、中共党史馆、国家博物馆、纪念馆、艺术馆和有关机构收藏。